“去筹转正”十周年,南科大牢记使命向未来,续写星辰大海新征程
2022-04-16     |     浏览量:4269

2012年4月16日,教育部正式发文同意南方科技大学“去筹转正”。今天是南科大“去筹转正”的十周年纪念日。

时光见证了一所年轻大学蓬勃生长的梦想与实践。作为深圳举全市之力兴办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肩负着“探索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使命,“去筹转正”十年来,南科大已经形成了如今良好的发展局面——学校学科与学位体系日益完善,高层次教师汇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高水平科研成果层出不穷,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现代化一流校园基本建成,大学精神谱系进一步完善,国际声誉不断攀升。

十年磨一剑。今年2月,南科大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这是献给“去筹转正”十年的一份沉甸甸的礼物,也是一份荣光与责任。

沿着新型研究型大学的赛道,南科大正在这场梦想之旅中驶向星辰大海。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心怀“国之大者”,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需求为己任,紧抓“双一流”建设重大机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努力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助推深圳经济特区在先行示范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和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亮旗帜,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

IMG_1562.JPG

南科大举行党建工作会议

4月16日,在“去筹转正”十周年当天,南科大举行了党建工作会议,部署这一年的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和领导核心作用,构建起党的领导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

“去筹转正”以来,南科大坚持并不断完善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作为党在新时代建设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南科大诞生于党和国家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节点,成长于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发展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光辉时代。而南方科技大学的党建之路,也是党建引领推动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实践之一。

“南科大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坚定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我们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学校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学校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营造政治稳定、学术活跃、文化繁荣的发展氛围。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南科大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着力构建、梳理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制度体系,科学搭建治理框架,依托党的组织制度体系的优势,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引领和核心领导作用,持续深入探索党建和现代大学治理双融双促的模式。全面深化顶层设计,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南科大始终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将党建、思政工作与学校创新发展同步。

去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南科大地球与空间科学系主任陈晓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是学校首位申请入党的院士。随着南科大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化提质与率先示范,高层次人才的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不断加强。

2021年,南方科技大学党委荣获深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这也是继2016年之后,学校党委再次获得此荣誉称号。 

“永远跟党走”合唱比赛,百名书记讲党课,学党史、立校训,人文名家党建讲坛,党建工作成果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项目……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南科大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助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总结出建立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十条经验,不断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

南科大还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进一步总结凝练大学精神,丰富文化品牌体系,以更加高远的目光探索新时代高校文化创新发展之路。

201639973301611561.jpeg

校训石揭幕

去年12月,一块镌刻着“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石在校园落成。以校训建设工作为契机,学校系统梳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出“南科大精神谱系”。南科大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核心精神内涵建设,做好大学精神与区域发展的融合与提升,营造了政治稳定、学术活跃、文化繁荣的发展氛围,以校园精神谱系为引领,凝聚起一所大学改革创新的精神价值。

筑平台,汇聚一流人才涌现一流成果

今年2月15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2022年度全球年轻大学(创校50年以内)排名,南方科技大学世界排名再创历史新高,位居全球第13位,中国内地第1位。

在校学生由创校之初的45人到现在的9000多人,教师人数从两位数到现在的1000多人,从过渡校区到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从建校之初仅有5个系,到如今的8个二级学院29个系(院)、中心,开设37个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布局。从没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到创造性地与境内外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再到建校仅8年就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成为内地新办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南科大彰显了新时代高校跨越式发展的“深圳速度”。

图3.jpeg

校长薛其坤与学子交流

“我们要脚踏实地将学校建设成为有贡献、有创举、有影响力、有灵魂的一流大学,为本世纪中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南科力量。”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表示。

如今,新的办学亮点正在加快涌现。3月15日,英国医学总会正式将“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列入其授权授予英国临床医学学位新机构名单。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进入该名单,中英两所高校将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医学人文素养、通晓国际规则、融通中英文化的高端医学人才。

学校以创知推动创新,科研成果产出连年创出新高,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物理系教授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杨学明院士团队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当选为当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科研工作会议上,学校成立了“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五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聚焦先进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创新智造、前沿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111641903889651914-2.jpeg

南科大五个校级科研机构揭牌

强化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对科学研究的孜孜以求,印证着南科人科技报国的时代担当与家国情怀,也为粤港澳大湾区与先行示范区“双区”创新引擎增添强大动力。

一流的学术成果,强大的智力支撑,离不开学校培育吸纳的一批优秀人才。近年来,南科大坚持高标准全球引才,创新人才管理,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全员聘用和 Tenure Track(预聘-长聘)制度。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以及灵活的晋升退出机制;建立了灵活创新、国际通行的人才制度,营造出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搭建了优秀的学术团队、平台,让人才树立在南科大干事创业的信心。

18151615_37166.jpg

南科大三位教授当选院士

2021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2021年院士增选结果名单,南科大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夏克青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工学院院长、讲席教授徐政和当选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目前,学校共有院士55人(其中全职院士34人)。

南科大连续六年获深圳市“人才伯乐奖”第一名。学校坚持理念引才、待遇留才、事业育才、文化润才,充分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推动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在此汇聚成长。

育新人,激发育人因子培育创新人才

2022年4月6日,教职工返校首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学校举行了首期“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沙龙活动。南科大代理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学明,校长办公会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国际数学中心执行主任张继平以“追求卓越”为主题,为在场师生“数”说他们的学术之旅。

991649245060_.pic_hd.jpg

首期“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沙龙活动现场

这也正是南科大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模式的体现之一。除了专业课,南科大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推动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堪当时代大任的“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具有坚定科技报国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南科大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对人才培养进行系统性顶层设计,形成了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实行具有南科特色的核心圈层、支撑圈层、协同圈层“三大圈层”新型协同育人体系,在自主招生、协同育人、通识教育、双语教育、科研育人、实践教学等方面大胆探索,通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书院+院系”协同育人、“学业+生活”双导师制,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最近,南方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8级本科生黄筱雯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国际知名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上发表论文,介绍了城市化对中国小时极端降水影响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8月,从全国选派的23名高校优秀青年志愿者前往全球范围内的联合国机构开展国际志愿服务,其中就包括南方科技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的邓春丽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的张彤,他们分别前往塞尔维亚和北马其顿,进行为期半年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国际舞台上传递积极声音,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一代的担当。

“去筹转正”十年来,南科大创新人才培养的丰硕成果,已经伴随着一批批南科学子的亮相,而逐步显现,并日益被认可。

去年,学校本科生招生继续采用基于高考的综合评价录取模式(简称“631”模式),23个省(区、市)网上报考学校综合评价招生的考生超4.45万余人,再创新高。录取新生生源质量延续往年的上升趋势,所有省份录取考生高考最低分排位提升,特优生招收情况也取得新突破。

毕业生的出路同样可喜。2021届本科毕业生约70%继续深造,不少学生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香港大学等境内外名校深造,其中近一半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就业毕业生中,约80%留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更有部分毕业生本着为人民服务、到人民中去建功立业的初心,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于“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美丽中国计划”“为中国而教”等基层项目。南科大至今已有23名学生参军入伍,将爱国之心化为报国之行。

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的一流创新人才,正是南科大坚持的学生培养目标。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未来无限的想像空间。

强引擎,为“双区”建设注入南科力量

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也将成就一流城市。

在深圳,全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待,与包容开放的改革氛围,是哺育南科大快速成长的沃土。南科大则将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列入了学校的创新愿景中,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重点区域合作布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前沿科技,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高效合作机制。

科技人文×生态长廊.jpg

科技人文×生态长廊

作为一所志存高远、奋发有为的大学,南科大与城市共生共荣、同频共振、深度互动。目前,南科大基本实现与深圳十一区合作全覆盖。在南山区建设深港微电子学院,在福田区建设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罗湖区共建珠宝艺术设计中心,与宝安区共建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在光明区参与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坪山区布局生物医药研究院,在大鹏新区筹办深圳海洋大学,在宝安区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在龙华区推动共建未来城市研究院,支撑深圳市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南科大还深度参与深圳 “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校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校企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高校筹建不断取得新成效,持续完善学校对外合作沟通渠道,奋力打造具有南科特色的国内合作生态系统。

自创建以来,南科大始终瞄准城市民生需求,助力深圳打造高质量“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在深圳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牵头筹建创新创意设计学院与海洋大学。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学校与南山区、龙岗区、光明区、大鹏新区加强合作,以探索互联网个性化时代新的育人模式为目标,合作建设具有科技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穿式培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南科大教育集团(南山)作用,致力于打造以实施科技教育为主要特色的国际化、现代化、信息化、探索未来教育的创新型集团,向市民提供更为优质的基础教育。

在高水平医疗方面,南科大注重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国际化为一体,大力推动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目前,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校本部)已获立项批复,另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院设置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疫情期间,南科大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优势,组织科学研究与攻关,为抗击疫情注入“科技力量”。2022年新年伊始,南科大在以往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病毒入侵机制、防疫产品、疫情监测预警、防控政策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汇聚起科技抗疫的强大正能量。

“去筹转正”十年后,新的宏景蓝图已经绘就。不久前,南科大确立了“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发展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并以此为指引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

“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特色学科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跻身中国高校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到2035年,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前列,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世界一流大学;到2049年,主要学科位居世界一流前列,成为贡献力、创新力和影响力卓著的世界一流大学。

带着时间与梦想的力量,探索全新而精彩的未来,属于南科大的新征程已然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