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 | 南方科技大学坚持党建引领人才赋能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
2022-07-01     |     浏览量:8416

2022年7月1日,深圳特区报推出《南方科技大学坚持党建引领人才赋能 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报道,采访报道学校的党建、办学等最新成果。全文转载如下:


6月18日,高校学科专业与新型产业协同发展研讨会在南方科技大学举行。活动汇聚了来自高校、企业和政府部门代表,探讨在深圳“20+8”政策引导的新一轮产业布局调整下,深圳高校学科专业如何优化结构、如何有效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推动教育链和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一流的城市,需要有一流的大学。一流大学,也将成就一流城市。进入第十二个年头的南科大正在深刻融入这座城市当中。2022年,南方科技大学迎来了“去筹转正”的第十年,也正式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建校以来,学校在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国内外影响力等方面大步向前,硕果累累。集国家倾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天时、地处深圳经济特区的地利、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汇聚的人和,南科大与时俱进,乘势而上,努力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跑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南科大速度。

院士共唱共和国之恋.jpg南科大校长薛其坤等五名中科院院士与师生代表齐唱《共和国之恋》。

党建领航:扎根中国大地 勇担时代使命

围绕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内容,南科大各级党组织持续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学校通过制定完善学习方案、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学习、参与广东高校学习论坛、基层党组织和单位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并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效,把省委“1+1+9”工作部署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三大发展战略”“五大行动计划”紧密结合,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近日,南科大隆重举行了“七一”表彰大会,通过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校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全体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为推进一流大学的建设而努力奋斗。

“创校以来,教育部赋予了南科大‘两个探索’的使命——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国特色’是我们的底色,只有进一步擦亮这个底色,立足‘两个大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才能成为让党放心、不负人民的大学,建设成为扎根中国大地,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表示。

办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南科大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党管意识形态,领导改革发展,坚定承担起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探索了“党的全面领导和现代大学治理双融双促”理念,实现了党的领导、行政治理与学术管理的有机统一。学校不断优化构建校-院-系三级组织体系,让组织的力量转化为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驱动力。尤其在院系,一批党支部升格为总支、总支升格为基层党委,切实把“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落地落实。今年,学校党委制定“南雁工程”工作方案,围绕“基层党建强基年”主题,通过组织领导、教师党组织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吸纳、学生党员培育、基层党组织建设、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治理效能,为推进“双一流”建设夯基固本。

七一表彰领誓(1).jpg

近日,在南方科技大学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暨2022年“七一”表彰会上,学校党委书记李凤亮领誓,学校新入党的部分高层次人才在党旗下宣誓,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

自2022年初以来,学校基层党组织数量从155个增加至171个,学校基层党组织体系根基不断夯实。学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头雁效应”激发“雁群活力”。理学院连续四年推出“‘双优’培育计划”,工学院刘青松“双带头人”工作室入选全国立项项目。师生党员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高校结对共建等工作中冲锋在前,阐释了南科人的使命与担当。

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中,南科大连续三年获评“好”等次。此外,树仁书院党总支是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均已通过验收;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党总支、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党支部、致仁书院党支部作为全省党建样板单位,均已通过了中期检查。

同时,南科大积极落实“党建带团建”工作,扎实开展共青团推优入党工作,逐步形成较完整的工作链条和保障机制。学校首个功能型学生党支部——学生社团联合会党支部获得了“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学校扎实做好学校的青年工作,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校青年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铸魂赋能:厚植家国情怀 丰富精神谱系

“青年师生们应当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校训,誓做新时代坚强的奋进者,在为祖国强大、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奋斗征程中谱写人生绚丽的篇章。”

6月10日晚上,南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在南科大会议中心作了《我的学术人生》讲座,与在场师生们分享自己的学术之路,勉励学校青年师生承担责任,努力奋斗。

春季学期以来,“南科大讲堂·学术人生”沙龙活动等多场讲座中,多名院士结合自己的家庭教育、求学经历和科研经历,为学子们讲述自己的学术生涯。而在《现代科技与家国情怀》系列特色思政课中,关于智能制造、海洋科学、生命健康等专题讲座接连举行,教授们分享科技前沿最新发展,用家国情怀感染师生,启迪青年教师的学术之路,引导南科学子树立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

毕业季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校训石成了毕业班同学们的热门“打卡点”。“‘明德求是’是世界观,‘日新自强’是方法论。我觉得八个字的校训既概括了南科大的创校历程,又浓缩了南科学子的精神风貌。”致诚书院、数学系本科毕业生陈子宁对校训深有感触。

去年开学典礼上,南科大校训正式发布,以校训建设工作为契机,学校系统梳理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创校精神、办学使命、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核心价值理念,总结凝练出“南科大精神谱系”。围绕新型研究型大学核心精神内涵建设,南科大营造了政治稳定、学术活跃、文化繁荣的发展氛围,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路径,将年轻学子培养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朝气蓬勃的南科学子.jpg

新时代青年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南科大师生身上有了充分的体现:来自树德书院、数学系本科生宋阳在今年毕业后选择了参军入伍,她说:“在部队中磨炼自己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为祖国奉献自我,是能够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事情。”今年3月,在深圳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的紧要关头,学校五批教职员工被援派到疫情防控重点社区和场所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配合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学生党员化身“白墩墩”,穿上闷热的防护服坚守在核酸检测一线工作岗位。去年7月,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南科大学子冲在抗洪一线,用汗水在大堤上点亮志愿之光,保护人民,保卫家园,以自己的奉献和担当书写青春篇章。

引聚英才:聚焦科技创新 打造人才高地

今年2月,南科大正式跻身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成为深圳本土第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也成为“双一流”高校中最年轻的大学之一;6月,南科大又新增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至此,学校共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

站在改革开放时代潮流之上,身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历史机遇中,南科人带着改革创新的“深圳基因”,不负使命,砥砺前行,努力让南科大成为学子向往、家长放心、社会满意、国家信任的大学。

南科大俯瞰.jpg

从创校之初在校学生45人到现在的9000多人,教师人数从两位数到现在的1000多人,从过渡校区到占地面积194.38万平方米的美丽校园,从仅有5个系到如今8个二级学院33个系(院)、中心,37个本科专业,学校初步形成以理、工、医为主,兼具商科和特色人文社科的学科布局。从没有博士、硕士学位点,到创造性地与境内外一流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再到建校仅8年就获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南科大成为内地新办高校中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时间最短的学校,以其快速发展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南科大奇迹”。

“坚持创新”已嵌入南科大基因。学校以创知推动创新,科研成果产出连年创出新高,在国内外的学术领域发挥越来越突出的影响力。物理系教授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杨学明院士团队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等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连续两年当选为当年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今年3月15日,英国医学总会正式将“南科大伦敦国王学院医学院”列入其授权授予英国临床医学学位新机构名单。这是中国大学第一次进入该名单,中英两所高校将共同合作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医学人文素养、通晓国际规则、融通中英文化的高端医学人才。年初,学校还成立了“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五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聚焦先进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创新智造、前沿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快速汇聚培养一批高水平人才,是南科大超常规发展的关键密码。截至目前,南方科技大学已签约引进教师1364人,包括院士58人(签约引进与自主培养全职院士40人),国际会士56人, 教育部特聘教授(含青年)38人。教学科研系列教师90%以上具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师资队伍中高层次人才占比约65%。

近年来,南科大坚持高标准全球引才,创新人才管理,探索与国际接轨的全员聘用和Tenure Track(预聘-长聘)制度。建立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择优聘用、合同管理的新机制,以及灵活的晋升退出机制;建立了灵活创新、国际通行的人才制度,营造出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

优秀的学术团队与平台,让一批杰出人才在南科大脱颖而出,成为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的亮点。去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中,南科大三名教授夏克青、徐政和、杰曼诺夫名列其中。今年,海洋系讲席教授林间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化学系教授张绪穆、电子与电气工程系教授林志赟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物理系讲席教授卢海舟因在新型量子霍尔效应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探索,被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OCPA)授予2021年度“亚洲成就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冯炼获“2021年度中国地理学会科学技术奖——青年科技奖”……目前,学校围绕国家、省、市以及学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以重点科研基地和重点学科为依托,以校内领军人才为核心,形成“学科—基地—团队—人才”一体化组织模式;实施“学术带头人提升计划”,加快培育学科带头人,助力人才成长与国家人才计划的主动对接,实现对人才发展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支持和规范化管理。

启智润心:探索特色路径 培育时代新人

今年6月,被同学们戏称为“神仙打架”现场的本科生、研究生两场“十佳毕业生”评选在校园里接连举行,其中有全面发展的“六边形战士”,有成绩优秀、发表重要科研成果的学霸,还有大小奖项拿到手软的“科研达人”……一批优秀南科学子站上舞台,自信展示自我。

十佳毕业生.png

本科十佳毕业生评选大会

这批南科大培养的优秀人才,正在带着创新基因走出校园、走向广阔天地。学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正努力探索新型研究型大学育人路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近日,2022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成绩揭晓,南科大参赛队伍分别获F奖(特等奖提名)2项,M奖(国际一等奖)7项,H奖(国际二等奖)27项,S奖(国际三等奖)59项。同样在近日揭晓的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公布2022-2023年度奖学金获得者名单中,学校博士生胡莹从国内外众多申请学生中脱颖而出,获得奖学金。此外,南科大学子积极将所学运用于社会实践中,机械与能源工程系本科生成杰曾主动参加社区防疫志愿者工作,用计算机技术完善社区“菜篮子”工程流程,解决农民卖菜难和市民买菜难问题,展现了理工“技术控”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设计与智能制造学院硕士毕业生王忠伟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级重点专项项目,在5G高频高速基材可靠性的测试及失效机理领域开展工作……他们将个人命运同国家发展、民族需要有机结合起来,让青春在党和国家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充满南科大特色的创新拔尖人才培育机制,让优秀南科学子在各个方面大放异彩。一直以来,学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不断完善以“学分制、书院制、导师制”和“国际化、个性化、精英化”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特色,明确了“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综合素养、创新能力”人才培养目标方针。南科大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通识+专业”培养机制、“书院+院系”协同育人、“学业+生活”双导师制、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式,探索学生培养六大通识,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保障学生专业选择的自主性、成长发展的多样性。

学校师生开展科学实验.png师生开展科学实验

正值毕业季,南科大学子们也迎来了沉甸甸的收获。目前已落实毕业去向的毕业生中,近七成本科毕业生升学深造,境外升学的毕业生中过半数进入世界排名前50的高校,而境内升学的毕业生超八成进入“双一流”高校深造。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大多数则留在了广东、深圳,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生力量。

校地联动:融入湾区建设 聚力城市发展

立足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南科大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省市需求,实施国家部署支撑发展战略、校企融合创新发展战略、跨境科教协同发展战略,对接产业需求,与地区共生共荣、同频共振、深度互动。大学与城市的融合共生不仅需要大学作为一个独立组织,以其思想、科研、育人成果来改变城市,更需要让大学有效地嵌入区域创新体系,发挥大学在其中的核心作用,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6月17日,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与南科大正式签约,加快推进深圳海洋大学建设。自此,双方将在共建海洋科学研究院、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基地等九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筹建深圳海洋大学是南科大融入城市发展的生动范例之一。近年来,学校基本实现与深圳11区合作全覆盖:在南山区建设深港微电子学院,在福田区建设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与罗湖区共建珠宝艺术设计中心,与宝安区共建南方工业技术研究院(深圳),在光明区参与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在坪山区布局生物医药研究院和基础教育,在宝安区建设创新创意设计学院,在龙华区推动共建未来城市研究院,支撑深圳市的科学研究及产业升级,为深圳建设全球标杆城市贡献力量。

南科大坚守大学科学传播的使命,将科技的种子播撒到青少年当中。学校与深圳中学正式签约成立“薛其坤院士量子创新实验室”,依托南科大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通过积极开展量子领域科普、教学、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共同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此外,学校还与南山、龙岗、光明、坪山、大鹏加强合作,以探索互联网个性化时代新的育人模式为目标,合作建设具有科技特色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实现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贯穿式培养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在高水平医疗方面,南科大注重医疗、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国际化为一体,大力推动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目前,南方科技大学附属医院(校本部)已获立项批复,另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医学院设置临床医学、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疫情期间,南科大积极发挥科技创新和学科交叉优势,组织科学研究与攻关,为抗击疫情注入“科技力量”。

校园一瞥.jpg

在赓续改革创新基因、发扬深圳特区精神、服务“双区”未来发展进程中,南科大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时代担当。深圳有着对高等教育的热切期待和包容开放的改革氛围,是哺育南科大快速成长的沃土。南科大将服务国家和区域建设列入了学校的创新愿景中,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完善重点区域合作布局,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世界前沿科技,丰富社会服务内容、打造创新服务平台、构建高效合作机制。

新时代大潮涌动,新征程扬帆起航。时光不仅见证了一所年轻大学乘风破浪、追云逐日的旅程,更赋予了其勇立潮头、奋勇争先的使命。在新的发展征程上,南科大已确立了“三步走”中长期发展规划、“三大发展战略”和“五大行动计划”,以一流学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学科布局,坚守“两个探索”、坚定科技担当、坚持文化铸魂,高擎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旗帜,打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样板。(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