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理学院近年工作巡礼
2022-11-30     |     浏览量:8098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的良好氛围,并激励全体师生继续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官网特推出喜庆第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聚焦全校各单位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工作,展现新时代南科人“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砥砺奋进迈向未来,团结奋斗不辱使命。全体南科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努力开拓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教育强国之路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22年2月,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南方科技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理学院数学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理学院现有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统计与数据科学系5个系,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深圳格拉布斯研究院、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先进光源科学中心4个研究机构。过去5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理学院坚持以党建引领带动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学院师生秉持“探索世界,推动创新”的理念,践行“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追求卓越、踔厉前行,在党建引领、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诸多成绩。

突出政治引领,推动基层党建创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系系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晓非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一年多的培养与考察,2022年5月24日,陈晓非同志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这是南科大第一次发展院士入党,也是理学院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的一个缩影。

2022.7.29陈晓非院士与学生交流及学生实验图  (5).jpg

陈晓非院士与学生交流

理学院党委自2018年12月成立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固本培元、守正创新,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优化组织架构设置、持续加强政治引领、建设党建品牌矩阵,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各阶段主题教育,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以党建引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组织架构设置,筑牢基层党建“奠基石”。学院认真落实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相关要求,结合实际优化基层党组织构架,2021年起先后设立物理系党委、化学系党委、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党委和数学学科党总支、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党总支等系级三级党组织,通过配齐、建强三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加强基层党建组织领导、夯实基层组织体系。选派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等担任教师和联合党支部书记,实现19个教师及联合党支部“双带头人”全覆盖。探索建立学院党委委员联系教师党支部、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联系师生党支部制度,党委班子成员深入基层支部,强化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指导;实施党员教师发展“双联系人”制度,加强教工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联系培养工作,校党委书记李凤亮亲自担任陈晓非院士培养联系人。化学系党委创新支部设置方式,探索“将党支部建在课题组”模式,按照导师结构与研究方向组建10个科研课题师生党支部,实现党建引领、教学科研有机融合。

231669210646373133.jpeg

理学院化学系党委举办“我的红色记忆”主题展

2022年,理学院党委《在高校高层次人才中发展党员路径研究》课题成功入选广东党的建设研究会“新时代高校党建引领内部治理效能提升对策研究”课题项目。《“双优”培育高知党员,探索党建业务融促新路径》案例荣获2021年度广东省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案例优秀奖。

完善学科布局,构建一流课程体系

一流课程体系孕育一流人才。学院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坚持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求创新、重实践”的复合型拔尖人才为目标,面向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着力优化学科布局,现已建立起覆盖博士、硕士、学士的完整教育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含8个本科专业、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及2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三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学院共有化学、地球科学、物理等三个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ESI全球前1%,其中化学学科进入全球前0.27%。


南科大讲席教授卢海舟荣获2021年度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png

卢海舟在课堂上

“要加快一流课程的建设,把基础课程、核心课程做成精品课程。”南科大副校长、理学院院长杨学明院士谈论教学工作时提出。作为学校最重要的通识必修课程自然科学基础模块教学任务承担单位,2022-2023学年度理学院共承担全校通识必修理工基础类课程10门。2020年,物理系讲席教授卢海舟的《量子力学》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21-2022学年度,学院设立一流本科课程培育课程7门,其中数学系副教授陈懿茂的《线性代数》、物理系高级工程师陈佶的《基础物理实验》、化学系教学工程师房芳的《有机化学实验》等3门课程成功入选“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为进一步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要求,推动一流学科建设,2022年学院启动思政课程建设“灯塔”行动,推进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经各系组织推荐、学院审核,截至目前学院已选拔9位老师8门课程纳入课程思政培育课程进行建设培养。 在学院2022年“党建引领人才赋能,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座谈会上,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副系主任田国梁表示:“目前,统计系将大力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出更多拔尖人才。”田国梁主讲的《数理统计》就是其中首批课程思政培育课程之一,他开创的“课堂五分钟”或讲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或讲创新精神、工匠精神,或论科学精神、思辨意识,深受学生欢迎。

聚焦立德树人,培育特色时代新人

学院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担大任、成大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271616840617661073.png

杨学明院长开讲特色思政课

学院创新性推出“四航”育人工作体系,以党团建设、学风建设、社区建设为三大着力点,充分发挥研究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拓展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学第一课、新生适应周、班级团建等一系列活动,助力学生适应转变身份“启航”新生活,增强学生对学校和学院凝聚力和向心力;“学党史办实事”专题党课、“党在我心中”故事大会、青马班、“科学日”系列团日活动......以国情、党情、传统、历史为脉络,立足南科大特色文化,构建思政教育体系;致力为学生排忧解困、提升行政治理效能的“院长咖啡时间”,传播“科学”种子和“红色”种子的“两颗种子”公益课程等,帮助学生自我发展;通过专题讲座、安全检查、心理关注(筛查)、危机处理等构建全覆盖的校园安全防护网络,为学子保驾“护航”。为树立优秀毕业生典型,激励更多理学学子创先争优,理学院已连续两年评选“十佳毕业生”和“学习之星”,评比现场“神仙打架”,精彩纷呈。

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在科学研究、志愿服务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突出典型:博士生罗光权、张健分别以第一作者,博士生崔娟、于勇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学系本科生魏元哲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数学领域著名期刊SIAM Journal on Numerical Analysis发表文章,博士生刘鑫荣获“澳门科技奖-研究生科技研发奖”(我校学生首次获得境外科技奖励),博士生胡莹获SEG/Chevron奖学金。四年来,学院共有55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2名本科生及研究生被评为学校“十佳毕业生”,2人被评为“广东省优秀学生”,2人被评为“深圳市优秀学生骨干”;统计与数据科学系学生入选“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服务联合国机构”项目(第二批),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入选该项目。

坚持引育并举,不断建强人才队伍

理学院作为校院系三级联动机制的中间环节,坚持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以精准、按需、全局的思路设岗引才,努力造就一支结构优良、业务精湛、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充满生机活力的专业教师队伍。学院加强对各学科引才工作的宏观规划,优先引进师资力量薄弱的学科方向人才,确保人才队伍建设均衡发展。学院在育才、留才、用才等方面全方位给予各类人才强有力的服务支撑,助力一大批教师迅速成长,在科研、教学、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微信图片_20220916100105.jpg

杰曼诺夫院士和学生交流

2021年11月,数学系杰出访问教授、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埃菲·杰曼诺夫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2年9月,杰曼诺夫全职加入南科大理学院任讲席教授。“南科大可以提供所有需要的支持,并且毫无保留”,在聘任仪式上,这位菲尔兹奖获得者说。

这是理学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的代表。近年来,学院新引进专任教师超70人,培育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托举”工程人才3人。截至目前,理学院现有专任教学、科研教师42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14人,国际院士4人,PI人数170人,已初步形成以院士为核心,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主力的人才梯队,形成了杰出人才不断脱颖而出、高层次人才蓄水池持续增容的良好局面,为学院事业跨越式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

瞄准“从0到1”,持续产出一流成果

2021年2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杨学明院士团队凭借“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这一重大科研成果成功入选,这是继张立源团队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后,理学院科研成果再次入选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图片2.jpg

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H + HD反应的两条途径

近年来,理学院各类高水平科研成果持续涌现:学院教师发表SCI论文3800余篇,其中包括18篇Nature、Science、Inventiones Mathematicae等顶级期刊论文,学院自然指数FC值从2018年71.01上升至2021年的142.65,连年对学校贡献率保持在60%以上。近年来,学院先后获得多项国家级、省市级科技奖励: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夏海平、化学系助理教授杨烽(第二完成人)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化学系讲席教授谭斌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张绪穆、卢海舟分别获得深圳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一等奖。在国际、社会奖项方面,南科大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系讲席教授薛其坤获得国际低温物理领域公认最高奖菲列兹·伦敦奖;杨学明荣获2022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物理系教授张立源获2020年度“科学探索奖”、地空系副教授方鑫定获得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J. Clarence Karcher奖(国内首次),地空系副教授胡佳顺获第19届亚洲-大洋洲地球科学联合会(AOGS) Kamide Lecture奖项。谭斌、卢海舟、何佳清等3名教授先后获得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卓越科研成就奖。2022年7月,由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理学院副院长、化学系讲席教授张绪穆团队参与研发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药SHEN26胶囊临床实验注册申请获批。

2022年新年伊始,由理学院负责牵头建设的“先进光源科学中心”正式揭牌,中心以深圳中能高重频自由电子激光建设为契机,聚集顶尖学者,利用建成后的光源开展高水平的科研,推动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学院积极面对国家战略需求,紧抓粤港澳大湾区与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机遇,以大平台、大团队推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铸造“大科学”装置,勇攀“大科研”高峰,努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截止目前,学院已获批国家级科研平台1个(全校乃至深圳唯一一个国家级科研平台)、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6个院级专业研究所或交叉研究中心,以及1个校企合作实验室。

图片3.jpg

中国物理学年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

学院积极主办、承办相关学科领域各类学术会议,构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营造浓厚学术氛围。由学院主办、承办的中国化学会手性中国2019学术研讨会、国际代数会议、空间大地测量与全球变化应用科学专题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双清论坛、相干衍射谱学成像试验站会议、第23届量子信息处理国际会议、深圳统计与数据科学国际前沿论坛、中国物理学会2022秋季学术会议等系列高端学术会议先后成功举行。

面向未来,理学院党委将进一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学院治理效能,带领学院师生立足基础学科特色,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努力建设成国内外知名、世界一流的理学院,为学校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贡献力量。

 

供稿:理学院

通讯员:陈艺晴 彭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