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教学根基 培养一流人才——南方科技大学高质量推进教学工作
2022-12-01     |     浏览量:9863

南方科技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相关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办学成效初现,共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9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以上一流课程14门。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改项目立项54项,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助推学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就,更为“双一流”建设夯实根基。

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创新举措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增长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对教育教学制度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教学工作部紧扣学校发展需求,分类梳理各项核心业务。从学籍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合作交流、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出台、修订了近四十项规章制度,使得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运行平稳有序。

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完善育人体系

五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成才为中心,不断完善通识与专业相融合、教学与科研实践产业实践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并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特色,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举措,并积极建章立制,出台、调整、固化了一整套教育教学制度,有力保障了教学运行的平稳有序。

微信图片_20221129094130.jpg

教育教学规章制度不断完善。2017年以来,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排头兵,我校各项教育教学创新举措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增长进入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这对教育教学制度建设提出了迫切需求。教学工作部紧扣学校发展需求,分类梳理各项核心业务。从学籍管理、专业建设、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实践教学、合作交流、教学质量管理等方面,出台、修订了近四十项规章制度,使得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措施做到有章可循,运行平稳有序。

通识通修课程体系建设成效凸显。为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经过十余年的摸索和实践,就通识教育体系建设初步达成共识,构建了有南科大特色的通识课程培养方案,其总体结构分为六大知识模块,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素质培养、基础能力培养、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大类专业概论,覆盖了理工基础、人文社科、美育、体育、成长教育和创业教育六大通识体系。特别是在通识教育体系中逐步补全了劳育和体育教育的短板。

劳育教育方面,学校在2021级和2022级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增加32必修学时的劳动实践课程,课程由学生工作部与书院组织完成。在体育教育方面,学校成立南方科技大学学生体质健康工作领导小组,由教学副校长担任组长,教学工作部、学生工作部、体育中心等部门参与,多方协同、合力提升我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质健康水平。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开展。为保障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各专业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南科大实际,精心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为保障实习实践能够安全有效、保质保量地开展,学校制定并颁布了《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教学实习管理办法》《南方科技大学本科实习教学经费管理办法》和《南方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制度。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分为培养方案规定的实验、实践课程和自主实践学习两个部分。其中,学生自主实践环节是指不计入培养方案总学分,由学生在课外自发完成的实验实践学习。南科大最具特色、同时也是最核心的自主实践环节是学生可以在导师的课题组中从事为期至少2年的科研实践活动。这种高强度、长周期的自主实践环节最能体现我校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思政建设建设落实见效。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出台《南方科技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由校院统筹规划、各教学单位协调推进,切实提高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实见效。

微信图片_20221129094135.jpg

理学院于2022年4月启动“灯塔”行动,成立理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专项领导小组,分阶段、分批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学院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开设《工程学导论》和《综合设计》等课程,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

2021年学校获评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堂1项,入选广东省课程思政改革示范课程1门,还有1门课程获批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课程思政建设项目。

完善教学保障监督体系,追求质量卓越

学校不断完善教学保障体系和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建设,努力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2022年秋季学期,现代化、信息化的第三教学楼甫一投入使用,即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有力保障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满足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求。学校系统性地建立了质量监督和评估体系,包括新进教师教学试讲和培训制度,“12345”评教体系,迭代优化培养方案,并举办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年度教学奖评选,通过表彰优秀榜样正面引领教师追求教学卓越。

微信图片_20221129094126.jpg

目前,学校已初步建成由内部评价和外部监督评价两部分构成的质量评价体系。内部评价主要包括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教学单位年度考核。其中课堂教学评价通过“领导/专家评价、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四位一体,实现了对教师个人教学环节的质量评价。教学单位年度考核则是对单位整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系统地考查教学单位一年来的教学运行、教学教改项目和教学获奖、学生培养效果(包括学生选专业和毕业生就业去向)等情况,并将评价结果与绩效挂钩,有效引导教学单位集中力量提升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外部监督评价主要包括上级机构和社会的监督,专业建设校外评估,参与各类专业认证等。通过定期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年报》和《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接受社会各界对我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督。

在主动的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外,我校特色人才培养措施,如自由选专业、自由退选课等措施,形成一种内在的、自发的质量反馈机制,促使相关院系和教师持续不断地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提升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教学环境建设方面,我校自2017年起陆续对旧教学空间进行改造升级,不断优化空间设计与教学设备配置,逐步建成具有新时代研究型高校特色的教学空间。目前教学空间规模已经相对完善,包括第一教学楼、第三教学楼和商学院,有大阶梯教室13间,教学机房11间,研讨教室27间,常规授课教室60间,能同时满足6500余人进行上课。预计本轮教学空间的升级将持续至2025年,到时教室规模将达150间左右,可同时容纳8000人进行课堂活动。新教学空间设计遵循协同、一致、合作、求知的理念,多媒体教学设备设计采用“云”+“端”架构,形成教与学的合力,扩展课堂的空间和时间,为师生营造实时互动、相互启发的探究式学习环境,满足了南科大创新育人模式的新需求。

教室.jpg

坚持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南科大以创新立校,以改革兴校,在教育部帮助和指导下,在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交出一份新时代答卷。学校率先在自主招生、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识-专业融合课程体系、科教-产教融合培养、国际化三学期体系开展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逐渐形成了以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录取制度和“三制三化”为核心措施的“招生-培养”一体化模式。如今,南科大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带动学生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综合评价、不唯分数。人才选拔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探索科学的高招录取模式是新时代高教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作为一所新建高校,南科大积极创新高考招生录取制度,率先采用基于高考的631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变了传统招生唯高考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建立了一个有弹性、可扩展、公平合理的科学选才、鉴才的平台。为使社会大众了解、接受综评录取模式,学校坚持每年在各招生地区开展宣传动员活动,通过与考生、家长的积极互动,吸引认可学校办学理念的高质量生源,同时也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期待和要求带回学校管理层,进而推动学校办学措施的持续改进。目前学校在24个省市自治区通过“631”综合评价每年录取约1300名左右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生源质量逐年提升,这种招生录取模式也开始在国内其它高校和地区陆续推广。

自选专业、全面发展。南科大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锐意进取,采用通识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大理工通识教育平台上的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进入书院,在书院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理工、思政、人文、社科、艺术、语言、体育等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经过1-2年的在校学习后,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对各专业的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自由选择专业,完成本科学业。这种自主专业分流模式有效避免了高考后立刻选专业的盲目性,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微信图片_20221129094106.jpg

导师引领、个性成长。以学分制为基础,以个性化和国际化培养为目标,建立通识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体系,鼓励各专业在满足国标要求的前提下,控制专业必修课数量和质量,加强专业选修课程库建设。目前除临床医学专业外,其它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都控制在160学分左右,同时允许学生跨专业选课、跨专业培养,这给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为保障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成效,南科大实行双导师制。学生进入专业后,相关院系会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专业导师替代书院导师,负责学生专业学习,帮助学生制订选课方案、指导学生科研实践和毕业论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咨询。

科教融合、本研贯通。推动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全面参与科研实践是南科大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学校采用各种措施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科研与教学融合,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在共同的教、研、学中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强课程“两性一度”建设,打通本、研贯通课程体系,设置荣誉课程,让志存高远、热爱科研的拔尖学生有持续成长空间。加强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和科研创新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深度自主学习,建构知识体系、锻炼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培育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充分利用深圳市高科技企业集中的优势,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整合校内科研、实验教学资源,拓展校外优秀实习实践基地,构建资源共享、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有效支撑科教、产教融合的教育体系。

弹性学期、开放灵活。南科大2016年开始实行“三学期制”,目前已经形成稳定的六周为时长的夏季学期设置。夏季学期主要由小模块短期课程、国外学者专家特色课程、创新创业实践、研究能力培训、专业实习、海外学习交流、英语集训、国际暑期学校、学生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和学术会议等各种项目组成。三学期制将长学期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短学期的灵活性、自主性相结合,给学生更加弹性的学习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在导师指导下,在国际化的环境里实现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这也是南科大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国际化、精英化的集中体现。

微信图片_20221129094121.jpg

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措施和成效于2021年受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的认可。专家组经过充分交流与认真讨论后,认为学校已经初步建成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有以下五个值得肯定的方面:勇于改革创新,努力追求卓越;探索和实践先进办学理念,致力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力量雄厚,有效保障人才培养;教学经费充足,办学条件优良;本科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成效初显。教育教学工作的突出成效,为新时代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了宝贵的“南科大探索”。

 

供稿:教学工作部

摄影:宣传与公共关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