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深培学术厚土 推动科技创新——南方科技大学近年科研工作巡礼
2022-11-24     |     浏览量:3910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营造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的良好氛围,并激励全体师生继续凝心聚力、踔厉奋发,进一步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官网特推出喜迎第二次党代会系列报道,聚焦全校各单位近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和亮点工作,展现新时代南科人“明德求是 日新自强”的校训精神。砥砺奋进迈向未来,团结奋斗不辱使命。全体南科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努力开拓新型研究型大学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教育强国之路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建设现代化强国和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需要夯实自主创新能力基础。学校第一次党代会以来,南科大师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党中央有关重要文件和会议精神,紧抓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改革创新,砥砺前行,在高水平成果产出、科研平台搭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推动学校向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学迈进。

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引领原创成果突破

学校紧盯世界科技最前沿,大力推动基础研究平台机构建设。目前已建设有格拉布斯研究院(深圳首个诺奖实验室)、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3大诺奖实验室,支撑深圳市、粤港澳大湾区在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研究突破。2020年获批的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是深圳市第一个国家级数学中心。2021年张明杰院士牵头的医学科学部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神经系统疾病致病机理的研究和干预”获批,这是我校也是深圳市首个基础科学中心。该项目将聚焦蛋白质相态调控这一前沿领域,项目的实施有望在生物、化学及医学交叉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力量源泉。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源头创新,每年在顶级期刊发表的论文数量不断攀升,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升。从2017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两万多篇,其中在Science、Nature、Cell上发表82篇。南科大自然指数国际排名逐年攀升,最新自然指数国内大学排名第12位,世界大学排名第29位,FC分数258.56。

7O6A6821.JPG      学校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物理系教授张立源研究团队首次在块体碲化锆材料上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并指出该量子化现象可能由磁场下相互作用产生的电荷密度波诱导,补全了量子霍尔效应家族的一个重要拼图,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副校长杨学明院士团队凭借“实验观测到化学反应中的量子干涉现象”这一重大科研成果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化学系讲席教授、格拉布斯研究院执行院长夏海平领衔完成的“碳链与金属的螯合化学”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南科大为工作单位)。化学系助理教授杨烽参与完成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催化合成”研究成果荣获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南科大为工作单位)。物理系讲席教授卢海舟因在新型量子霍尔效应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探索,被全球华人物理与天文学会(OCPA)授予2021年度“亚洲成就奖”。化学系教授谭斌团队凭借“有机催化的不对称轴手性化学”项目,在2020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荣获自然科学一等奖。

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近年来,学校主动对接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共同凝练重大需求和关键技术瓶颈背后的科学问题,利用校际共享仪器设备以及大科学装置,打破学科壁垒,围绕前沿科技探索,充分发挥人才、基础研究以及学科交叉优势,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完成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开展交叉科学问题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7O6A1030.JPG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胡清团队参与的“流域水环境重金属污染风险防控理论技术与应用”项目,创建了流域水环境重金属风险防控理论方法,研发了行业清洁生产、尾矿治理、强化去除和原位钝化等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形成了完整的技术与应用系统,解决了我国流域污染削减与回收利用耦合、日常管控与应急处理并重、源头与过程协同防控的科技难题,荣获201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讲席教授、第三附属医院院长裴国献领衔完成的“骨缺损修复救治体系与关键技术”相关研究成果,针对长段骨缺损首创组织工程骨再生修复技术,实现由移植变再生;针对超长骨缺损首创3D打印假体仿生修复技术,实现由机械变仿真;针对感染骨缺损首创抗感染活性骨同期修复技术,实现由延期变同期;针对复合骨缺损首创“桥式移植”同步修复新术式,实现由截肢变保肢,系统解决了严重战创伤骨缺损修复难题,获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南科大为工作单位)。地球与空间科学系陈晓非、张振国科研团队参与合作的项目“非线性地震模拟”,实现了在神威并行机极限能力下最高18Hz,空间分辨8m的强地面震动数值模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如此大规模、高分辨率、高频率的地震模拟,获得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ACM Gordon Bell Prize)。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学校为助力“科技抗疫”,围绕机理研究、病毒检测、疾病治疗等开展一系列科学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2020年初,南科大联合第二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首次使用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到了新冠病毒经灭活后的真实形貌,为新冠病毒的识别、鉴定和临床相关研究提供重要的超微影像基础。由张绪穆教授主持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药物研发“项目已经顺利通过深圳市科创委中期考察,其研发的药物 SHEN26(深诺西韦)已经完成一期临床实验,并有望生产价格可及、有效、安全的抗新冠口服药。由孟庆虎院士主持的“全自动智能核酸采样机器人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其研发的“神采”全自动智能交互核酸采样机器人目前所有的测试流程顺利、结果有效,在市民中心、社区试运营体验良好,目前已完成产品定型和试用,即将进入型检和临床试验。

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南科大稳步推进各类科研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学校共建设各级各类科研平台99项,包括国家级平台3项,省部级平台32项,市级平台64项。

学校围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学科优势,成立了深圳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深圳首个)、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重大科研平台;搭建的量子计算研发平台,是该领域国内最完善的平台之一;布局了亚洲最大、世界排名前三的冷冻电镜实验中心;建立了世界一流的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其高性能计算集群“太乙”位列全球前列。

在深圳市“双区”建设和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背景下,南科大主动担当,深度融入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和发展。学校全面参与建设自由电子激光、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建设,聚焦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高新产业发展需求,为解决产业界亟需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提供关键手段,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关键工艺的改善,助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南方科技大学2021年科研工作会议上,学校聚焦先进光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创新智造、前沿生物技术、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成立了“先进光源科学中心”“创新材料研究院”“前沿生物技术研究院”“创新智造研究院”“深圳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五个校级实体科研机构。五大科研机构正在以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为导向,抢抓全球科技发展先机,争取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服务区域、国家战略需求。

五个校级科研机构.jpeg

此外,南科大主动拓展、深化高水平实质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学校鼓励老师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积极申报国际合作项目及境外项目,在科技部战略性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及国自然外国学者研究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上均有突破。科研项目申报从2017年19项增长至2021年130余项。

“大文科”研究快速发展,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南科大坚持“小而精”的特色文科科研发展战略,注重文理医工商学科交叉,通过统筹规划,促进文科基地、智库建设,努力讲好中国故事,助力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校文科研究起步于2017年,近五年共获批文科及软科学研究项目150余项,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年度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等国家级项目,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不断取得突破。

在文科平台建设方面,我校已获批建设“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智能管理与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科技人文与创新文化研究中心”及“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共五项深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另获批“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陈列馆”两项广东省社科普及基地,实现了文科平台“零”的突破,为我校“大文科”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2年,我校成立了与市委宣传部合作共建的“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 、“南方科技大学廉洁治理研究院” 两家校级实体机构。各类文科基地、实体机构的建设,将充分发挥南方科技大学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优势,为深圳全面建设先行示范区,打造中国特色新型国际化智库,发出“深圳最强声”,致力于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学术创新探索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探路先锋。

06B23D0C-F243-4081-8836-DD55FCF27A26.jpeg

 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成立仪式

各级各类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奖屡创新高,我校人文社科研究的学术水平实力彰显。2018年,南科大社会科学中心教授唐际根、荆志淳获得中国考古研究领域的最高奖之一“金鼎奖”。2019年,我校党委书记、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席教授李凤亮入选“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南科大人文科学中心教授吴岩先后获得2020年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2021年我校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奖项迈上了新的台阶,当年共获得各级政府颁发的人文社科类优秀成果奖共计14项,包括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第九届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第十届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9项,以及深圳市第四届教育教学科研优秀成果奖(专著、论文和咨询报告类)2项。

完善科研管理服务,培育良好学术环境

科研管理从制度体系建设着手,构建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构建良好学术生态,促进学校科学研究快速、可持续发展。学校2020年成立科研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全校各相关单位,畅通决策和政策实施机制,有效推进学校科研管理工作。近五年,科研部牵头制定了14项校级科研管理制度,参与制定了12项校级制度,服务学校科研相关管理需求,完善管理架构。建立了涵盖科研项目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科研奖励评选、科研项目评审、医学伦理审查、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实验室安全管理等全方位科研管理体系。相继出台了《南方科技大学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南方科技大学国家和省部级团队及平台项目奖励管理实施细则》、《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奖评选办法》、《南方科技大学校长科研奖评定实施细则》、《南方科技大学项目评审专家委员会工作办法》、《南方科技大学科研工作委员会章程》、《南方科技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章程》、《南方科技大学实体科研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条例。

承办基金委会议.png

承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交流会

学校以精细精准服务为导向,努力营造有利于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良好氛围,释放科技创新活力;对科研项目实行全流程的管理与服务工作,覆盖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结题验收各个环节。通过组织项目申报动员会、互评会,外籍人员一对一答疑,重大项目预答辩组织等,为科研人员答疑解惑;加强与科研相关部门、机构的沟通与对接,积极承办或协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研究计划2021年交流会、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工作座谈会、深圳市科学与治理战略研讨会等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研讨工作会议近百次;打造一支强业务、精服务的科研服务队伍,定期开展科研秘书培训会议,以更好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支撑和服务;加强科研管理全方位信息系统建设,与时俱进优化网页端、上线手机端服务、上线智能客服系统,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科研诚信与伦理建设,面向全校举办“科研诚信与科研伦理”宣讲,深入院系点对点进行科研诚信宣讲,强化科研诚信意识,营造风气气正的学术环境。

未来,南科大将继续以“三三五”方略为指引,努力创造国际一流学术成果、推动科技应用,支撑国家、广东及深圳可持续发展。面向国际前沿和国家地方发展需求,力争培育一批高水平交叉研究和协同创新团队,承担一批体现核心竞争力的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研机构,产出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供稿:科研部

通讯员:吴一敏